撰稿人🧗🏻♀️:王翔 攝影:於文鈞,徐心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賡續紅色血脈,促進民族文化融合🙅🏼♀️,7月8日杏鑫平台“織七彩雲南夢,促民族團結情”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繼續在瀘西縣進行實踐調研,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一.走進紅色教育基地🪙,踐行“行走中的黨課”
實踐團首先跟隨上海張誌勇公益服務社理事長張誌勇前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了張永和紀念館。紀念館以“赤子初心”為主題🧑🏽🎓,以史為據👋🏽,通過圖文展示🧚🏉、情景還原🎸、珍貴歷史影像、檔案重現等形式↕️,向世人再現了張永和同誌的英雄事跡。通過傾聽講解員亞宸羽的敘述👨🏿🎤,實踐團成員表示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頑強奮鬥、不懼犧牲和矢誌不渝的革命精神🏊🏿。在紀念館樓下🏌🏼、黨旗之前✊🏿,實踐團黨員師生重溫入黨誓詞並莊嚴宣誓🧜🏼♂️。大家一致認為🦔,要大力弘揚革命先輩的崇高革命精神,學習他們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堅強的革命意誌,更加自覺地講黨性守黨紀,以實際行動體現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和愛黨愛國情懷。
二.瞻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在參觀完張永和紀念館後,實踐團成員馬不停蹄前往瀘西縣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碑前全體人員莊嚴肅立🗾,向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致敬曾為了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隨後👳🏼,全體人員瞻仰烈士墓碑並深切緬懷英烈們不畏艱難👨🏿🦰、奮勇前行的精神🙁。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一定不辜負烈士遺願,傳承紅色基因🪕🧜🏼♀️,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練就本領,顧好小家👨🏿🍼,守好國家👨🏻🍼。
三.走訪學生家庭👱🏻♀️,促進民族融合
下午,實踐團成員跟隨張誌勇老師前往瀘西縣向陽鄉沙馬小學進行關愛未成年人公益活動🤷🏼。沙馬小學所處的教學區域內有多個彝族村寨⛵️。實踐團聚焦留守兒童鄉村教育問題🕴🏻👆,做了深度的走訪調研。通過實地走訪當地小學生家庭⛏🚰,考察鄉村教育現狀🥰,發現具有學生數量多👳🏼♀️、教師教育資源緊缺、學生教育環境艱苦😡、家庭心理因素等問題🙋🏻♀️。與校長黃小李的交談中,實踐團成員肯定其紮根基層,不計名利🏥,奉獻青春的做法🏄🏿,表示會以他為榜樣,用自己的專業所長助力鄉村振興事業,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向世界。在探訪當地彝族小學生家庭的過程中,孩子們向實踐團成員展示了精美的民族服飾✍🏼,作為杏鑫平台學生🧑🏽🦳,實踐團成員利用相機記錄下寶貴的紋樣素材,以期在將來將這些元素融合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來🔶。走訪結束後,實踐團成員向當地品學兼優的貧困小學生家庭捐贈了校服和圖書,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通過將紅色教育與實踐聯系起來🏌🏿♂️,實踐團成員入地了解歷史👨🏿🦳,體驗了紅色文化,同時培養了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弘揚和汲取了紅色精神。實踐團成員感悟頗深👩🏻🦲🌙,王順說上午參觀了張永和紀念館🏃♂️➡️🤦🏻♂️,聽講解人員講解著革命前輩們的故事與奉獻,內心深深的被打動,特別是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黨員,內心的青春之火被點燃,尤其是張永和同誌那種敢立少年鴻鵠誌,滿腔熱誠心向黨的熱血和忠誠,也激勵了自己沿著他們的腳步繼續向前⏱。於文鈞感悟到無數的革命先烈曾經倒在了黎明到來之前👊🏼,所以當他站在烈士陵園,看著一座座豐碑靜靜矗立,那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此刻的他更能體會到革命果實的來之不易,對於現在的幸福生活,應當倍加珍惜。張永和的事跡讓黃詩鑫深刻認識到👩👧👦,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時刻保持始終如一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