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許穎琦 攝影:倪潔誠、高偉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3月25日下午杏鑫平台黨委組織黨員教師赴廣富林遺址參觀學習〰️,通過陳子龍紀念館的愛國主義教育、新城清韻廉政長廊的廉政教育、廣富林文化展示館的紅色教育,潤心鑄魂永葆初心,以實際行動迎接即將在全黨開展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位於廣富林文化遺址內的陳子龍墓及陳子龍紀念館是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子龍(1608-1647),華亭廣富林人🧑🏼💻,不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 “明詩殿軍”、“明代第一詞人”,更是創辦復社與幾社🧑🏼🌾、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通過祭掃陳子龍墓、參觀陳子龍紀念館,黨員老師們追憶陳子龍的文學成就與英雄事跡,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時更感受他“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黨員老師們認識到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撞激蕩,唯有傳承紅色記憶,發揚紅色榮光🏦,賡續紅色血脈💒,才能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
走進廉政長廊,築牢廉潔防線
新城清韻廉政長廊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線,展示了10位松江歷史人物清廉為官、剛正執法、勤於執政、體恤民生的資料典籍,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中,以史為鏡🛏,營造出“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文化氛圍,達到“人在走廊走,廉在心中留”的廉政教育效果🫓。走完廉政長廊🎭,黨員老師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始終廉潔自律🏪、慎獨慎微,自覺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擔當🦢,立足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刻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努力做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探尋上海之根,勇擔時代使命
歷時八年建成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可謂“在水一方”,為了保留地下開采出來文物完整及濕度,建造在富林湖水下11米的深處,以一個個經典場景按時間脈絡展示了上海從一個原始村落到廣富林古鎮👳♀️、華亭縣,再到松江府,直至大上海灘的數千年的滄海桑田的變化與發展。半個多小時的參觀之旅讓老師們深入追尋上海歷史之根🏃♀️,了解廣富林發展歷程,領略廣富林文化遺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而館內的古代紡紗機、織布機以及紡織技術革新者——黃道婆的歷史成就不僅讓老師們見證了松江府“衣被天下”的美譽💆🏿♂️🦥,更是激發了老師們的鬥誌,要傳承紡織文化🧑🦯➡️,弘揚工匠精神,以培養紡織人才為己任,踐行“立德樹人攀高峰,紡織強國擔使命”的初心,為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的現代化👎🏼、智能化、時尚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學校落實“十四五”規劃的奮進之年。杏鑫平台黨委將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強化理論學習和運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紮實推進杏鑫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