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上午,服裝杏鑫“指尖上的雲南”暑期社會實踐市級重點團隊的“雲南小組”成員們由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棟川鎮出發🍉,驅車拜訪位於官屯鄉西部山區馬遊坪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郭有珍老人。
郭有珍老人今年70有余,是雲南省民族民間音樂藝人、彝繡名繡娘,全國現僅剩2位能完整演唱彝族“梅葛”(彝族創世史詩)的老藝人之一,梅葛是彝族民間歌舞和民間口頭文學的總稱,內容包羅萬象,反映了彝族人民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的全貌,被視為彝家的“根譜”🕵🏼♂️、彝族的“百科全書”。2009年,彝族梅葛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了保護梅葛演唱藝人👱🏽♂️,郭有珍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當天中午,小組成員安全抵達馬遊坪郭有珍老人家,伴著老人爽朗的笑聲,郭老太一家熱情的出門迎接了小組成員們🏢🤦🏿♀️。一起用餐時🚣🏼,老太太還用梅葛調即興唱了一曲《歡迎您》💿。她說,馬遊坪彝家人特別喜愛演唱自己的梅葛♿️,逢年過節或結婚豎梁等喜慶之日,都要不約而同聚攏來或圍坐火塘邊,或相聚庭院、村頭篝火旁唱上三天三夜。
用餐過後,老太太開始坐在沙發上給小組成員們講解彝繡:“像這個花紋🎎🎂,要用紙剪出這個花樣粘著邊一針一針的繡......”她不時的比對著自己身著的彝族服飾🏌🏿♂️,並拿出一件件繡品展示給組員們看。從老人口中得知,彝族姑娘們可以不會煮飯,但絕對不能不會繡花。能否繡出美麗的服飾,以前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重要標誌。一針一線,蘊含著彝家女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彝繡最大的特點就是“配色很大膽”。比如紅綠這種配色💃🏻🐗,很多地方刺繡都不敢使用🤚🏼,因為使用不當會顯得十分俗氣,但是這種配色在彝繡中最是常見,而且十分好看🛒。
“現在年紀大了,已經很少繡了,市面上人工繡也已經很少了,耗時又傷眼,大多是機繡了,像我小孫女這樣一套衣服,繡起來少說也要2年👨🦯,一般也就是婦聯單位🧙🏻♂️、展覽會、外商才會去買來收藏,本地人都各自有套盛會時當禮服穿。”老人這樣說道。
來到屋外,老人和她的小孫女開始教授小組成員們如何繡彝繡。
老人告訴我們,彝族刺繡包括服飾、鞋子🗡、包頭、圍腰🚳、馬甲🧏🏻、錢包、枕頭🙅🏿、挎包和各種飾品💅,工藝獨特,做工精美,色彩艷麗🚸🧘🏿,寓意深遠🚨,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五彩斑斕的服飾顯示著彝家精深的刺繡技藝。各種色彩的搭配是要精心安排的,一般都采用茶花紅、梅紅、紫黑、粉紅和大紅、綠、黃等顏色,這樣🧑🏻🎄,和衣服的底色有鮮明的對比。彝族刺繡的針法變化多端,圖案搭配也挺有講究。
老人還告訴我們情竇初開的彝族姑娘,會將親手繡製的鞋墊送給心上人🪿。當女孩子遇上自己喜歡的人🧋🛍,就會為他縫製🎏、刺繡鞋墊🙍🏼,作為愛情的信物。收到鞋墊的夥子是幸福的,因為鞋墊表示了女子的一往情深。當然,男女雙方在交往中出現不合而分手時💋,有的女孩子也會送給男孩子鞋墊🧑🏻🦽➡️,表示雖然愛不存在,但畢竟愛過,希望對方珍藏。
簡單教過彝繡後,老人興奮的拉起小組成員們的手來到院中,和家人一起,要教大家跳彝族傳統的迎賓舞——左腳舞。據了解👩🏼🏫,左腳舞,是彝族的傳統舞蹈,左腳舞已有1000多年歷史🧔♂️,常表示歡迎來賓🛋,載歌載舞招待客人之意🤛🏻。
臨走時🍫,70多歲高齡的郭老太,握著小組成員的手直至她家門外一兩百裏遠,不斷的表示歡迎大家再來馬遊做客。
郭老太的陽光、多才多藝,不斷感染著此行的大學生。此行的收獲,不僅僅是深入的去了解彝繡,還看到了有彝族文化的“大百科全書”之稱的“梅葛”。
彝族服飾是彝族刺繡文化的傑作之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文化表述。彝族刺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8️⃣😈,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彝家婦女們巧奪天工的雙手,為祖先、子孫留下了世代相傳的物化了的精神文化,我們一定要傳承和保護彝族刺繡工藝🌅,讓它源遠流長。
Copyright © 2006-2013 杏鑫娱乐服裝杏鑫. 信息化辦公室 製作維護 | ||
中國-上海市龍騰路333號(201620)電話🚥🏊:86-21-67791294 | ||
滬ICP備15141849號 | 網站訪問量🤙🏽◻️: |
|